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蛋鸡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的蛋鸡产业相比,我国蛋鸡产业在宏观管理、疾病防控、良好的养殖技术、消费引导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蛋品加工行业的设备不够先进,打蛋机、蛋壳分离机等设备都是小型的,只能小作坊使用。
1、行业准入门槛低。小生产,过度竞争
我国蛋业长期缺乏明确的标准,市场准入制度缺失,许多从业人员,特别是零售业和小规模生产商,都在部分追求切身利益。鸡肉利润继续下降。此外,鸡蛋的质量只能通过仪器来鉴定。在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不完善的监管体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选育过程简单,选育环境差,选育成本低。劣质和劣质鸡蛋,很多鸡蛋都无法获得优价,而鸡蛋市场的“劣质货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一些通过生产环境和工艺标准认证的大型鸡蛋和鸡肉公司投资于以高成本建立的鸡蛋产品市场,无法承受一些“劣等”从业者的冲击。
因为行业准入门槛低,政府管理对蛋类工厂缺乏量化标准,加上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加上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在成本和利润的压力下生产出真正的鸡蛋,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特别是对于走品牌发展之路的企业来说,坚持高质量的生产,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然而,市场价格的限制迫使企业缩小利润空间,保证生产优质鸡蛋已成为企业的一个弱点。由此可见我国的蛋类厂家的诸多缺点和弊端,导致了我国的蛋品加工行业不能使用更先进的打蛋机流水线,只能使用小厂家、小作坊用的打蛋机。
2、单一品种,生产水平低
(1)就品种而言,目前我国母鸡的优势种是海兰,占80%以上。其余为罗马、伊萨、海塞、尼克等,占20%,品种相对单一。同时,我国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种子来源大多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不能充分利用国内鸡种资源,浪费了大量的外汇,因此我国蛋鸡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我国种养体系关系松散,责任不明确,导致假冒伪劣产品生产次优,扰乱市场秩序。
(2)在生产水平上,我国鸡蛋虽居世界第一,但因为各地环境、设施等条件的不同,生产规模差异较大,有些蛋类处理用的是打蛋机,而有些用的是人工,鸡蛋、鸡的生产水平差异较大。因为生产方法相对落后,适用技术规模小,转化率低,部分鸡蛋生产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水平。
目前,在我国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只蛋鸡每年生产15~16kg鸡蛋,蛋率为2.6~2.8:1,死亡率为20%~30%,每只蛋鸡生产17~18kg鸡蛋。卵比为2.3:1,死亡率为1%。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提高母鸡生产水平的潜力很大。
以上便是相关内容的介绍,你都了解了吗?